鋼的表面淬火過程與PAG水性淬火液
發(fā)布時間:2012-08-01 22:02:26
車床主軸箱里的齒輪,表面需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,而心部需要足夠的塑性及韌性。如何來滿足這樣的性能要求呢?那就是運用PAG水性淬火液對鋼進行表面淬火。表面淬火是通過快速加熱與立即淬火兩道工序,鋼的表面層被PAG水性淬火液淬火成馬氏體組織,獲得硬而耐磨的使用性能,心部仍保持原來的退火,正火或調質狀態(tài)。表面淬火一般用于中碳鋼和中碳低合金鋼。如45、40Cr、40MnB鋼等,用于軸類零件的表面硬化,提高耐磨性。
感應加熱表面淬火
利用感應電流通過工件所產(chǎn)生的熱效應,使工件表面受到局部加熱,并進行快速冷卻的淬火工藝稱為感應加熱淬火。
感應加熱淬火原理:感應線圈通以交流電時,就會在其內部和周圍產(chǎn)生與交流頻率相同的交變磁場。若把工件置于感應磁場中,則工件內部將產(chǎn)生感應電流并由于電阻的作用被加熱,感應電流在工件表層密度最大,而心部幾乎為零,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集膚效應。交流電的頻率越高,集膚效應越顯著,故感應加熱層就越薄。在生產(chǎn)中,為了得到不同的淬硬層深度,可采用不同頻率的電流進行加熱。
感應加熱淬火工藝過程是,在加熱器通人電流,工件表面在幾秒鐘之內迅速加熱到遠高于某一特定溫度以上,采用水、PAG水性淬火液或聚乙烯醇水溶液噴射冷卻(合金鋼浸油淬火),零件表面層被淬硬。淬火后進行180-200℃低溫回火,以降低淬火應力,并保持高硬度和高耐磨性。
感應加熱淬火特點:
①加熱速度快,因而過熱度大。一般只要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就把零件加熱到淬火溫度,生產(chǎn)率高,便于實現(xiàn)機械化、自動化,適宜于成批生產(chǎn)。
②工件不易氧化和脫碳,且由于內部未被加熱,淬火變形小、質量好,淬硬層深度也易于控制。但形狀復雜的感應器不易制造,設備費用高。
③表層易得到細小的隱晶馬氏體,因而硬度比普通淬火提高2-3HRC,且脆性較低。表面層淬得馬氏體后,由于體積膨脹在工件表面層造成較大的殘余壓應力,顯著提高工件的疲勞強度。
零件使用PAG水性淬火液進行高頻加熱淬火前,一般要經(jīng)過預備熱處理,如正火、調質等,目的是增加零件心部的韌性,感應加熱淬火后也應根據(jù)硬度的要求,及時進行回火。
火焰加熱表面淬火
利用乙炔-氧等高溫火焰將零件表面迅速加熱到淬火溫度,隨即噴水或PAG水性淬火液進行快速冷卻,獲得所需的表面淬硬層。
火焰加熱溫度很高(約3000℃以上),能將工件迅速加熱到淬火溫度,通過調節(jié)燒嘴的位置和移動速度,可以獲得不同厚度的淬硬層?;鹧娲慊鸬拇阌矊由疃纫话銥?-6mm,主要適用于單件、小批量生產(chǎn)及大型零件(如大型齒輪、軸、軋輥等)的表面淬火。
淬火的特點是設備、操作簡單,但溫度不易控制準確,易出現(xiàn)過熱、過燒、淬火質量不穩(wěn)定。
本文參考《金屬工藝基礎與實踐》一書。
常見問題
相關鏈接